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文革前”的华南师院附中(2)

0 / 2120

5

主题

6

帖子

2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发表于 2017-5-13 10: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刚才试验可以发了第一部分。为此,小编继续发第二部分
                 二、德育领先

一提起?文革?前的名牌学校,世人总难免认为是?

数第一??分数挂帅?,但华师附中却并非如此。那时的华

师附中同全国一样,最强调的是?政治第一?,但在?突出

政治?上,附中是比较讲究务实的,强调育人要先育德,要

将学生培养成为忠实于祖国和人民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

保卫者。

          “八字学风三个天天要求及三风教育

老师爱护和关心学生,学生尊敬老师,这是附中的优良

传统之一。强调抓校风、学风,同时注重抓规章制度,是加

强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用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教育学生,

培养学生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始终是附中德

育教育的中心。到六十年代初期,附中党总支向学生提出了

?勤奋、刻苦、认真、踏实??八字学风?;同时还提出

?三个天天?的要求,即天天读报、天天学毛著、天天劳

动;同时推行了?三风教育?,即革命风、学习风、劳动风;

在附中,任何一位优秀学生都会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

记得我上初一时,我们班右边墙壁上就贴着?八字学风?

的座右铭,老师还专门讲解了?座右铭?的含义。

?天天读报?是要求每一位学生能从小关心国家大事,

博闻多识,众毛攒裘。?天天学毛著?是要求每一位学生能

通过学习革命理论,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也

是与当时全国开展学习雷锋运动及大兴学习毛主席著作之

风密切相关的。?天天劳动?是要求学生从小培养热爱劳动

的习惯,培养尊重劳动人民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革命风、劳动风、学习风?是华师附中的一贯校风,




是希望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1963年8月31日,附中举行开学典礼时,学校用黄色菊花

拼成?革命风、学习风、劳动风?的图案摆在大门口,迎接

每一位入学的同学,我就是在这一天走入华师附中大门的,

此情景令我至今难以忘却。

                 辅导班制度

附中注重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传帮带精神,建立了高年级

带低年级的制度,即辅导班制度。该制度要求,每年初一新

生入学后,由高一的一个班对口帮扶初一的一个班,一直跟

三年。

在这三年中,高年级的同学对低年级同学进行集体帮扶,

重点在政治、思想、劳动、学习等方面。其中,高年级每个

班还要专门选派一名品学体兼优的?专业辅导员?。可以说,

由于有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呵护,小弟弟小妹妹们自然进步较

快,也会更早成熟和老练。

少先队工作、发展党团员及评比三好学生

我在1963年入学时,校领导在开学典礼上就宣称我们

本届新生全部为少先队员,其中80%以上为原来各小学的少

先队干部。那时,附中在初一和初二年级保留有少先队组织,

每个班为一个中队,学校有大队部,有专职辅导员。五十年

代,附中大队总辅导员高志光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

积极分子,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接见。我读附中

时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是彭世英老师,他也是我们初中时期

的政治老师。彭老师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是树立正确人生观

的启蒙者。那时彭老师是全省少先队优秀辅导员,他的事迹

多次上了报纸和电台。一次,报纸上刊登了彭世英老师的先




进事迹,我们都争着传阅。彭世英老师会拉手风琴,他善于

利用文艺的形式来教育我们这批青少年。

那时附中少先队大队部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革命传统

教育和入团教育。记得1964年为纪念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

15周年(1949年10月13日,中国共产党缔造的、全国统

一的少年儿童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成立。1953年6月,

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在

彭世英老师操办下,附中少先队大队部提前几天(好像是

10月10日,星期六)在岗顶初一初级和二年级新教学楼前

的小操场举行了以歌颂革命先烈为主要内容的篝火晚会。晚

会上,校航模组发射了火箭。在冉冉的篝火旁,有一首表演

唱《踏着先烈们走过的道路》,激荡了我们少年的心。数十

年过去了,我们中的许多人至今还会唱这首歌。这首歌词如

下:?在波涛滚滚的赣江旁,有方志敏同志战斗过的山岗,

在白雪皑皑的森林里,有杨靖宇将军住过的茅草房。多少先

烈,多少红色的战士,忠于革命忠于党。为了人民永远地幸

福,他们的鲜血洒在革命的大道上。??我们今天能戴上红领

巾,能高高兴兴地走进学校的大门,是无数革命的先烈,用

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踏着先烈留下的脚印,我们继续向

前进。向敬爱的先烈们宣誓,你们的事业我们一定要完成!?

那时,附中学生满15周岁要举行隆重的少先队退队仪

式。我至今保留有1965年10月1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华南

师院附中队部?颁发给我的退队《贺信》,称:?少先队组织

珍惜您为少先队所做过的许多有意义的工作,您曾经用您的

行动为我们的队旗,为您鲜艳的的红领巾增加了光荣和荣

誉。??希望您在今后的生活中听毛主席的话,读毛主席的书,


http://www.hfer.cn/file:///C:Usersw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5A12.tmp.pnghttp://www.hfer.cn/file:///C:Usersw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5A13.tmp.png

做毛主席的好学生,在革命化和劳动化的大道上奋勇前进?

?当您成为先进工作者,成为光荣的共青团员、共产党员的

时候,当您为祖国树立功勋的时候,您可以骄傲地说:

曾经是带红领巾的人?

华附在初一时就对学生进行了入团教育,对初二已满

15周岁的优秀学生,开始进行发展团员工作。附中入团的

要求很严格,程序也很民主。要发展一名新团员,由团支部

召开通表会议,全班同学都可以参加提意见,可以说,决定

权并不都在老师手里。学校团委在批准新团员前,往往也要

参考大多数同学的意见,这样的团员,基本上都能起到表率

作用。我们年级在初二时最早发展的几个团员,如一班的王

平生、二班的丁松筠、四班的何苏义等,都是大家公认的好

学生。1966年5月24日,我被校团委批准加入共青团,当

天,我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文革?前,毛泽东与刘少奇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产生的

分歧开始激化,刘少奇为证明党的教育路线基本上是正确

的,他让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在个别学校的中学生中发

展党员。1966年 4月,经中共广东省委同意,华师附中在

高三年级发展了杨小村和李束陆两位优秀学生入党,那时他

们刚满18岁。

毛泽东在五十年代对学生发出?身体好、学习好、劳动

?的号召后,许多学校每年都要评选?三好学生?。附中

对此项评比的要求十分严格,一般每年一个班只能评出一两

名,先由全班同学提名,再进行民主讲评,尔后通过无记名

投票选出。

                关心政治和关心国家大事




培养学生从小就关心政治和关心国家大事,是使学生树

立革命人生观的重要途径。附中是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许多师生都曾积极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

中,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革命者。

该校的革命历史可以追朔至五四运动时期。当时两广高

等师范学校附中(中大附中前身)的师生积极参加了五四爱

国运动。1920年夏秋开始,在陈独秀、谭平山等人领导下,

广东开展了有组织的建党建团活动,时任附中教员的谭天度

等人就曾是第一批的党员和团员。以后在各个革命历史时

期,附中的师生都走在革命斗争的前列。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侵华战争后,当时的中山大学

附中建立了多个进步学生组织。1935年爆发一二九运动时,

中大附中学生曾生、杨康华等打着大旗走在游行队伍前列,

他们后来成为华南地区党的重要领导干部。人民音乐家冼星

海是原岭南大学附中学生,他创作出许多激昂的抗战歌曲。

著名烈士林基路是原中大附中学生,他牺牲在新疆。

1949年广州解放前,中共广州地下党组织在大学和中

学建立了?广州地下学联?这一党的外围组织,后来任附中

校长的王屏山就曾是该组织成员。1964年 8月 9日,华师

附中举行校庆活动,曾有学生在晚会上用诗歌朗诵的形式讴

歌了这段校史,在我的记忆中打下了深深的痕迹。

在附中校风影响下,同学们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六十年

代,每个班都由学生自己凑钱订阅了一两份报纸,挂在读报

架上供大家阅读。

1958年 8月,毛泽东下令,由周恩来亲自指挥了金门

炮战。随即,中国政府对美国军舰和飞机侵犯我国领海、领




空的行径发出了一次次警告,到?文革?前,已达200多次。

为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有的班级还制作挂出了对美帝

国主义的警告牌,以此提高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新疆罗布泊试爆

了第一颗原子弹,当广播中传出这一消息时,全校沸腾。加

上三天前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下台,一个?防修反修?的学

习热潮在附中兴起。

那时,每个星期六的晚上,我们许多同学都会到华南师

院大草棚的操场前看露天电影。记得就在这一期间,放映了

《英雄儿女》的电影,我与许多同学一样,被电影中的英雄

主角王成所感动,纷纷表示要向他学习,这也加深了我们的

?英雄情结?。当天晚上,我还写下了饱含激情的日记。当

然,大家也马上学会了这部电影中的插曲《英雄赞歌》。

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

1964发行了《毛泽东著作(甲种本)》和《毛泽东著作

(乙种本)》,还在内部发行了《毛主席语录》,一个学习毛

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在全国兴起。那时,附中许多学生都自

费购买了甲种本和乙种本。这一时期,首先由部分干部子弟

从家里拿来了《毛主席语录》,大家如获至宝互相传阅。到

?文革?前,通过干部子弟?走后门?,大多数人都有了这

?红宝书?。每天晚饭后至晚自习前,往往就是大家读报

和学习毛著的时间。那时,还有个别同学主动学习了马恩列

斯的著作,扩大了理论学习范围,以至于有的同学很早就成

为虔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文革?爆发后打?语录仗?

附中绝大多数学生随口就能背诵出许多毛主席语录,在这种

?语录仗?中往往会占有优势。

10



                学习解放军运动

从1963年开始的?学习雷锋运动?,发展到1965年毛

泽东发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解放军??

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结合当时的援越抗美和备战工

作,一个如火如荼的学习解放军运动在全国兴起,华师附中

在这一运动中一直走在全省中学的前列。那时,解放军涌现

出许多英雄人物,如王杰、欧阳海等,还有众多的学习毛著

标兵,如黄祖示、廖初江等。附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

?身体力行?这三个方面来体现学军的成效。

?走出去?,即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到解放军军营参

观。主要内容包括:听部队军政训练和军史介绍的汇报、参

观营区及战士整理内务、观看射击、投弹、越障碍、单兵战

术等表演。

?请进来?,即学校每年请一些老干部或解放军指挥员

来校传授革命传统,每个班也都请老干部讲述革命斗争历

史。1965年八六海战后,麦贤得成了著名的战斗英雄,学

校就邀请了他舰艇上的指导员给大家讲麦贤得的故事。

?身体力行?就是要学生的学军上注重落实在行动中,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兴学习毛著之风。在学习毛著

的活动中,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毛著心得交流,强调

树立革命人生观。二是开展谈心活动。学校效法部队开展的

?一帮一,一对红?的做法,在学生中开展?400米走谈心

活动?,即在晚饭后,三三两两的同学在400米操场边走路

边谈心,互相帮助,解决活思想。三是整理内务。每个人的

被子都要像解放军战士一样,早晨出操后要整理成?豆腐块?

状。我同许多人一样,在?文革?中住校及之后下乡当知青,

11



还一直保持了这一?部队作风?。记得我下海南岛当知青时,

一次团首长(那时叫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下到我们连队,

看到我整理的内务,竟然以为我是复退军人。四是加强纪律。

附中一贯强调纪律,在学军中这一传统得到了加强。附中是

全校寄宿制,那时晚10时,只要熄灯铃声一响,所有宿舍

的灯光都要立即熄灭。早晨6时,起床铃一响,所有人都像

弹簧似的立即跳起,以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迅速跑步集合。

年级值班教师点名后,会进行简短地讲评,对最后到的班级

和个人点名批评。而后分班级进行两、三千米的长跑,当时

出校门正门向东跑到邮电学校,向西跑到石牌桥,然后回到

学校后再进行各种形式的早运。五是开展军体活动,几乎囊

括了部队陆军单兵训练的所有项目。六是组织了基干民兵武

装连。学校从高年级中挑选了一批优秀的学生组成基干民

兵,对这批人着重加强了军政训练。

1965年全军大兴将军下连队当兵,地方领导也跟着仿

效,纷纷到基层蹲点。校长王屏山为进一步抓好学生饭堂的

伙食,也在学生饭堂同厨房工人一同劳动了一个星期。那时

?经济困难时期?刚过,市场供应仍十分困难,但华师附中

却能让学生吃饭不限量,而且每餐至少能吃上几片肉。在那

个年代,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这与学校领导的努力是分

不开的。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及培养劳动人民的感情

加强学生的劳动锻炼是华师附中的一贯传统。通过劳动

锻炼,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还可锻炼体魄,从中学习劳动技能和生产知识,加强与工农

结合。那时,附中从初一开始,就组织学生学习毛泽东的《青

12



年运动的方向》等文章,强调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读

书期间,学生通过到工厂和农村劳动则是与工农相结合的一

条重要途径。

华师附中每个学期(即7月和12月收割水稻大忙时)都

要组织全校同学到农村劳动一个星期,其定点地为广州郊区

花县(今花都)新华公社岐山大队。每次下乡,同学们都要

乘火车到新华站下车,而后像解放军一样,背起背包,提着

水桶,一路高歌,走好几公里路到达目的地。华附学生到农

村参加农忙不是简单地劳动,他们都必须按照老八路和解放

军的传统,与农民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并

预交粮票和伙食费。一般是两三个同学与一户农民?三同?

在此期间,所有学生在参加收割大忙外,还要抢着为?三同

?挑水、扫地、做饭、剁猪菜及浇菜地等。此外,学校往

往还组织农民对学生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这样的结合,使

附中的学生与当地农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已四十多年

过去了,有的同学至今还与农民保持了来往。每当农民见到

老附中的同学,都说?再也见不到这样的好学生?。附中同

学的下乡劳动锻炼还为后来上山下乡打下了劳动技能基础

和对农村生活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加深了对农民的感情。

那时的华师附中还在校内设有机械厂和化工厂,在远郊

龙眼洞农村建有校农场。每个班在每个学期除参加农忙劳动

一星期外,至少还要在校工厂、校农场,或者到广州钢铁厂、

广东柴油机厂(又称广东拖拉机厂)等国有大企业劳动一星

期。

此外,华师附中每个班都在校内有自己的菜地。课余时

间,大家都积极参加种菜活动。我们许多人为了种好菜,专

13



门买了一些农业技术书籍,研究种菜的方法,并开展部分园

艺试验。据统计,1965年度,附中学生自己种植的蔬菜已

能满足饭堂总用量的三分之一。

附中的这种劳动锻炼,使许多人很早就成为劳动能手,

不少初中生就能熟练地开刨床、铣床,就连初中的一些女同

学也能挑着100多斤的担子健步如飞。

像华师附中在教学时间内安排这样多的劳动,这在当时

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那时有一句流行的口号叫作?怕艰苦

就是修正主义的开始?,而劳动锻炼正是培养?不怕苦不怕

?的重要途径之一。每当一些老附中回想起这种劳动锻炼

时,总不免感到从中获益匪浅。

                  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

华师附中培养学生发扬革命传统,大兴艰苦朴素的作风

是从小事做起的。

那时附中吃饭时是八个人一桌,每桌一盆菜。每当就餐

时都有值班学生巡查。只要见到桌上掉有饭粒,值班生一指,

站在桌前的人就必须无条件地捡起吃掉。这在今天看来似乎

不可思议,但在当年这的的确确是作风的具体体现。

那时劳动是必须打赤脚的,有些刚进校的女生穿凉鞋劳

动,往往会遭到大家的当面批评。

节约一滴水、一度电,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看到课

室无人而开着电灯,路过的人不但会随手关掉,还会向该班

提出批评。洗衣服时,能用两桶水就绝不用三桶水。

为学习雷锋,自觉不买零食,成为许多积极要求上进同

学的自觉行为。在两三年内,没买过一根雪条的人是大有人

在。如果有学生偷偷带食物回学校,那是很丢人的事。

14



那时的伙食费每月只有10~11元,学生家长给子女每

月不过十二三元。交伙食费剩下的钱,除买毛巾、牙刷、肥

皂等生活必需品外,附中学生花费最大的就是买书。那时,

每个星期五中午学校都组织新华书店到学校摆摊,主要类型

为政治和革命传统教育、科学技术、教学辅导等类书籍。

华附学生中的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子弟较多,针对这一

特点,学校提出了一些要求。针对少数领导干部用小车接送

子女上下学现象,王屏山校长除做好思想工作外,还亲自到

学校门口劝阻。1963年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后,这一现象基

本上被消除。

附中设在广州市郊区,学生在周六下午回家及周日下午

返校,基本上都是徒步,很少有人乘坐公共汽车。

附中的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并自觉做好事。班里同学家

庭如有困难,则会有人主动支援,并不留姓名。1966年   3

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6.8级大地震,周恩来总理亲

赴灾区指导救灾。附中有一些学生匿名通过邮局捐款,本人

就寄去了5元钱。

              “革命时代当尖兵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也是一个令人容易冲动的

年代。为了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许多有志青年都想尽

早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附中的同学当然也被这团烈火所

点燃。?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革命时代当尖兵,哪里有困难哪里

有我们,赤胆忠心为人民?,像这样煽情的歌曲,时时都在

激荡我们年轻的心扉。

从1963年开始,全国都在倡导学习务农的典型董加耕、

15



邢燕子等。后来,周恩来总理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看望知

青,再加上附中老师曾让全校同学阅读一本描写参加军垦的

中篇小说《军队的女儿》,更加让许多同学热血沸腾,产生

青春期萌动,学生也难免会有一些像?不考大学就直接务农?

的偏激举动。1964年,附中曾出现 100多名应届高三毕业

生不考大学,直接申请下乡务农。后经省委研究,有4人获

准,其中就有将军的女儿江雁翎,她也一时成为广东省青年

的典型。我那时读初中二年级,我与同桌女同学智远芳商议

后,她直接写信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一师,我则写信给

黑龙江农垦的八五二农场,要求就是直接务农,参加社会主

义建设。后来,我俩都收到了回信。对方说我们年龄太小,

鼓励我们继续努力学习,准备长大后再参加祖国建设。这些

事,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可能难以理解,但在那时,却是

我们那一代年轻人实现革命抱负的一种具体体现。

附中一直提倡?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由于有了这样

的思想基础,华师附中在?文革?前考不上大学下乡的比例

是最高的;?文革?中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几乎不费吹

灰之力。1968年11月5日下午,随着广州太古仓码头红卫

三号海轮汽笛的轰鸣,伴随?红卫兵战友们——战场上见!?

的响亮口号声,广州第一批知识青年满怀豪情奔赴海南。当

时,《南方日报》把华师附中一批女生在船舷上的青春定格

在历史的画面。

        “反修防修教育、阶级斗争教育及阶级路线

当然,在整个国家都在推行??的做法时,华师附中

的各项工作也难免不受其负面影响,其中的德育教育也必然

会有一些偏向。

16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中苏两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的路线和策略等问题上出现分歧并逐步激化。到上世纪六十

年代初,更是发展到唇枪舌剑地步,中共连续发表了几篇针

对苏共的评论文章。1963年 6月,苏共中央发表《给苏联

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对中共进行反击。

从1963年9月至1964年7月,中共中央以《人民日报》和

《红旗》杂志编辑部名义,相继发表9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

信的文章,批判?赫鲁晓夫修正主义?。与此同时,苏共继

续发表文章进行还击。1964年7月14日,中共发表《关于

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九评

苏共中央的公开信》。在这篇评论中,中共谴责苏共推行了

一系列的?和平演变?政策,为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开辟了

道路。《九评》还从15个方面提出防止这种资本主义复辟的

论述。文章指出,为防止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在中国重演,必

须注意从上到下地、普遍地、经常不断地注意培养和造就革

命事业的接班人。为此,毛泽东提出了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

业接班人的五条标准。

华师附中为贯彻中共中央这一精神,从几个方面进行了

?反修防修?教育。首先,要求高年级学生,凡是与苏联同

学有通信联系的,都要邮寄俄文版的中共九评。这一做法,

彻底断绝了中苏两国青少年之间的民间友好往来。其次,利

用各种政治学习机会,向学生灌输九评中的主要观点。再次,

要求同学检查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妥,有?演变为修正主

?的倾向。又次,要求学生经常用九评中提出的培养无产

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通过这些教育和学习,使华师附中同学增强了?反修防

17

http://www.hfer.cn/file:///C:Usersw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5A23.tmp.png

?意识,并提高警惕,防止党内的?中国的赫鲁晓夫?

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

在1962年夏召开的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提

?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观点,全国的

各项工作都紧跟其上。1965年,华师附中在强调?阶级斗

争教育?的同时,曾在学生中开展了?向党交心?活动,要

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检讨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要在?

魂深处闹革命?,深刻剖析自己的?丑恶灵魂?。期间,有的

学生剖析的内容令人瞠目结舌,校领导发现后,及时叫停。

?向党交心?活动时期,尽管附中也在同学中批判了?

来红?思想,但在发展团员等工作中,仍突出了?阶级成分?

?阶级路线?,使一些积极上进并表现突出的非?红五类?

出身同学不能入团,伤害了这些同学的感情。

1965年底和1966年初,全国大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

官》和?三家村?,附中紧跟形势,组织张贴了一些大字报,

印发了一些批判资料。学校还组织学生学习了关于开展?

清运动?的二十三条,广泛开展了忆苦思甜活动。这一系列

的活动,使华师附中的老师和同学阶级斗争的弦越绷越紧,

终于在1966年5月27日,在附中贴出了广东?文革?的第

一张大字报。

6月1日晚,经毛泽东批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

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七人的?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文革?

狂潮迅速在全国爆发、蔓延,华师附中理所当然地成为广州

地区的?文革?急先锋。紧接着,广东省委向附中派出了第

一个工作队,并引发了学生与工作队之间的矛盾。8月   11

日,广东最早宣扬?血统论?的大字报张贴在附中,同时引

18



起两派学生的通宵大辩论,随即掀起了红卫兵运动。那时发

展红卫兵不但要以?出身划线?,而且一些低年级的干部子

弟甚至动手殴打?出身不好?的同学,造成人为的?阶级伤

?。为解决华师附中?文革?中出现的问题,中共中央中

南局竟然在7月和10月连续四次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及一次

书记处书记会议,其规格之高,次数之多,在全国绝无仅有。

华师附中的?反修防修?教育、阶级斗争教育及贯彻阶

级路线的做法,为?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播下了种子,为华

师附中成为广东最早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单位埋下了

伏笔,并在?文革?中结出了难吃的?硕果?。这一惨痛教

训,则要用另外的文章来阐述和分析了。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