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机器生态系统:人类终于创造出了“人类”

0 / 12549

35

主题

36

帖子

23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6
发表于 2019-9-8 17: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3b1d215daaaca7b50874ae1a35d3d57.jpg

4a27fa47b9cc32be79da0a37f64f39f8.jpg
最近10年,出现了很多以“无人”命名的新物种: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无人船、无人售货机、无人商店、无人KTV箱等等,就在2019年初,无人皮肤测试仪、无人量体裁衣箱、无人理发箱等开始出现在大大小小的商场里,甚至无人工厂的实际应用也已经被提上日程。无人操控物品和无人自助服务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新业态。这样一个个独立的无人化应用正在构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机器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和
人类生态系统相互互作用的45亿年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从地球自原始的太阳星云中积聚形成一个行星到现在的年龄,大约有45.5亿年。而根据考古发现,人类的文明可以追溯至250万年前,而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则开始于5000年前。也就是说,在过去的45亿年间,地球上存在着两大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在人类没有出现之前,自然生态系统完全主宰地球;在人类出现之后,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开始相互作用。
在科学的描述中,自然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依靠自然调节能力维持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不但为人类提供食物、木材、燃料、纤维以及药物等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还维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包括空气和水体的净化、缓解洪涝和干旱、土壤的产生及其肥力的维持、分解废物、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气候的调节等。
而人类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的居民与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加工、改造而建造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一方面自然环境以其固有的成分及其物质流和能量流运动着,并控制着人类的活动;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又不断地改变着能量的流向与物质循环的过程。这两方面互相作用又相互制约,组成一个复杂的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总体来说,就是自然生态系统是按照一种 “无我”的机制,以万物的形态,并且以给予万物均等的造化机会的形式而存在的。正所谓“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而人类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以取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所用之物,直接利用或进行改造后使用,来满足人类的“自我”需求的形态而存在的。所以人类始终认为自己是地球上的“高级生命”。
也正因为如此,自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文明开始,人类一直致力于突破自然生态系统的束缚。一方面为了解决人类的当下所需,另一方面源于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恐惧。但是,大部分努力都是无果的,直到200年前机器的发明,人类才稍稍从自然界中夺得一点点主导权。比如人类发明了工业机器,可以昼夜不停运转;人类发明了高速火车和飞机,可以满足人们在世界各地快速穿行;人类发明了计算机网络,可以让信息瞬间传遍全世界;人类建立了气象站,可以提前预知气候的变化;人类致力于建造地质监测仪,以预测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人类发明了宇宙飞船,可以探索外太空;人类发了海洋卫星,以深入了解万米以下的海洋世界。
fbe8b9508f603a0a20f0917a276bbc3c.jpg
人们生活中已经出现的“机器”
物联网推动机器生态系统的构建
正是因为人类这样不断的探索,使得机器生态系统得以出现。不过,就像人类生态系统衍生于自然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自主能动性最强的一部分一样,机器生态系统是人类对自然力量多次加工改造后,创造出的另一个具有自主能动性的生态体系。然而,今天的大部分机器还仅仅是机器,因为它们还没有“生命”,而物联网就是让机器具有生命的过程。
人类开始对世界有一定主导权的200年,应该说是机器生态系统萌芽的200年。在这200年间,人类社会取得的进步远远超过了过去的5000年,这些进步就是从机器的发明开始的。时至今日,人类所发明创造的机器和工具,已经极其丰富,几乎已经能够解决人类当前遇到的主要问题和满足人类当前生存中的基本需求。但是这种丰富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同时也让人类对机器的能力萌生了更加“极致”的追求,“机器智能”便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一方面,人类在创造和使用机器的过程中,开始对自然力量过渡开发、过渡利用,乃至到达了极度破坏的状态,致使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的既有平衡被打破,而自然生态系统开始对人类生态系统进行反噬。然而,这种破坏并非人类的本意,同时人类也不可能再回到原始社会的生活状态,所以找到能够保持自然生态系统不被破坏,而人类社会又能进一步发展之间的平衡点,就成为了人类社会当前发展的核心诉求之一。人类自身穷其所有,也不可能触达自然界的每一个角落,所以只能借助于机器,还必须是更智能的机器。
另一方面,得益于对机器的大规模应用,人类才于最近200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并能够实现从生存到生活的跨越。今天的人类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生活”,而是开始追求“美好生活”。什么是美好生活?用一位物联网企业创始人的话来讲就是:在车间里拧螺丝的工人也能够一边在咖啡厅里喝咖啡,一边掌握工作进程。这将如何实现呢?就是让一台智能机器去取代他的工作,他只需监管这台机器即可。实际上,这样的情景已经开始在一些领域中上演。
也就是说,当前人类社会需要反补自然生态,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催生了能够独立运行的机器生态系统的到来。就像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现在我们不断提出的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等概念,乃至现在已经出现的各种无人化应用,都是人类设想中的机器生态系统的表现形式。而这些概念能够成立,应用能够实现的背后,离不开一套独立于人的直接操控,能够自行运转的软件系统,比如阿里巴巴提出的城市大脑。当然,不是任何一个这样能够支撑无人化应用的系统都像“城市大脑”一样复杂庞大,也不可能只有一个系统一统天下(人类社会还有200多个独立的国家机构,还有数以亿计的企业组织,十数万个家庭)。
机器生态系统的三种具体体现:1、 个体机器独立运行,即保证每一台机器都能够像人一样,拥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不可能让它像人一样是全能的,而是根据应用场景解决专业问题。
2、 群体机器独立运行。这种应用形态又可以细分为1)支持单一品类机器群体的场景化应用,比如共享单车、无人机、无人售货机等等;2)支持单一场景中的多品类机器群体,比如智能家居、智慧工厂、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场景中,都是需要多种智能设备互操作才能实现应用。
3、 机器集群的独立运行。这种形态主要发生在跨场景的应用需求下。就是我们人类生态系统中,个人与集体之间需要进行业务交互,企业与企业之间要进行商业往来一样。根据机器的“业务需求”,单个机器也需要跟群体机器,以及群体机器之间,甚至机器与人,与自然界之间都要进行交互。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套能够支撑这种复杂交互的机制。就像我们人类社会一样,政府需要制订政策法规,以保障人类生态系统中不同个体、不同群体的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平衡等。
所谓“独立运行”,是指在非必要情况下,无需人为干预。
但是人类发明的一切,不管是为了解决当下所需,还是为了从对自然力量的恐惧中解脱,从来没有突破“服务自我”的格局,也从来没有超越自然力量的界限。因此机器生态系统也不会超越人类生态系统的局限,可能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会对人类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但是绝对不会构成灭绝性的威胁。所以在此必须重申一遍:就像人类努力了数千年,乃至数十万年,都没能摆脱自然生态系统的束缚一样,人造的机器生态系统也绝不可能毁灭自然创造的人类生态系统。
b49e7b71ea2295b2cb122d6af1470bb6.jpg

如需加入“全球人工智能科学研究院”请添加管理员备注AI申请
18159796e91b33a84ee7af566be8833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