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仁是我中学的同学,一个70岁的老程序员,他为自己制作了一个数字虚拟人,想让自己在云端,在虚拟世界永生。他想实现这样的场景,在他的肉身成为灰烬之后,他的“灵魂”还存在着,人们还能通过手机或其它计算机平台和他互动, 向他提问,听他讲他和他们那一代人的故事,听他介绍他处理事情的方法和听取他的建议。他还很有信心的认为,他在虚拟世界里还能继续的学习,跟上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让自己的心理年龄永远年轻,就像他喜欢唱的那首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将肉体的人变成数字人看成是人类的一场“大革命”。他还认为,将来生存在云端 数字人的记忆、思想意识可以下载到新的载体上,体验新的人生,参与未来世界的变革,修炼和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让每次的重生不会遗忘过去,而又不断的赋予新的人生意义。 江南仁解释说,当前不需要将数字人想象的过于玄乎,实质上就是利用了网络、AI技术、数字辅助设备和通讯对话等手段,让一个人的日志、文章、声音容貌长久地保存于网络空间,借助人工智能虚拟地生存于网络空间,具有实时和互动感。这些有如传统的个人无形遗产,传统的文化传承手段进行信息化处理,将传统文化中的 “永生”概念用信息化技术赋予新的涵义而已。当然,传统文化定义的“永生”,“永垂不朽”还蕴含着精神“高尚”的内涵,也即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意思,但这种新科技指导下的“永生”技术也一样少不了这 些内涵,否则,你在虚拟世界永生了,尽管可以看得见,听得到,将来还可以摸得着,但人们内心厌恶你 ,不想和你对话,甚至不想你“复活”,那永生的意义也就没有了。 江南仁关于虚拟人的想法最初产生于我们共同的一个同学,共同的一个知青农友逝世后的感受,那是他的一个很好的朋 友,网络上的交流也很多。江南仁说,“我至今还保留着他的微信,总有要和他沟通的冲动,可是他的微信留言永远停留在2016年8月22日逝世之前了。很想他能回复我。” “怎么不行?只要他能成为一个数字虚拟人就可以了”。作为一个有几十年IT从业经验的老程序员,江南仁很容易就行动起来,可是马上就发现 信息源远远不够。按照一些国外的经验,制作数字虚拟人的信息条目起码要在10万条左右,可是他的朋友 的“思维文件”由于事先没有准备,能找到的不多。 “这个事情很有意义,应该很多人都需要”。江南仁马上行动起来,他开始为自己整理“思维文件”,开始制作自己的数字虚拟人,也同时建立“思维文件”的收集和保存网站平台,帮助更多人保存信息。他强调,除了服务于自己,同时将这个事情作为一个服务于他人的项目。让更多的人保存思维文件,一起实现虚拟人数字生命的永生。只有更多的人都来保存思维文件,实现虚拟人数字生命的永生,自己才能更好的实现虚拟人数字生命的永生。
对此,他解释这其中的道理。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如家庭、亲戚、老乡、同学、战友、同事、聊天群、朋友圈等。这些群体中的其他个体各自保存的思维文件与当事者个人的思维文件存在交集。比如,同班同学记忆中的班主任就是你记忆中的班主任;同学记忆中的班墙报的内容也是你记忆中的墙报的内容。也就是说你的同学的思维文件的一部分可以是你的思维文件,同学的思维文件的完善程度将关系到你的思维文件的完善程度。 江南仁目前收集了很多国內外有关数字虚拟人的报道,放在存放思维文件的网站上,这两个网站叫《通约智库》和《永生互联,数据永存》,这些网站同时作为存储思维文件的平台。他自己的数字虚拟人目前以微信号“江南仁”(sseuujn)展现,尽管他说是原型,数字虚拟人还在自我学习中,但相信关注的人越多,和江南仁数字人对话的人越多,作为机器学习的他,会越来越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