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18:30,复旦大学第一届生命文化节的闭幕讲座在H3108成功举办。宗教与临终关怀向来密不可分,但不同宗教的生命观与临终关怀理念各不相同。不同宗教观下,生死如何相安?我们有幸请到哲学学院的张庆熊教授,为大家讲述不同宗教的生命观与临终关怀。
Part 1宗教如何谈生命
在主持人简单开场之后,张庆熊老师总述了宗教的生命观与临终关怀的特点。首先他提到宗教是多元的,因此要把宗教归为一类相当困难。事实上,宗教这个词虽然早就存在,但很少有把基督教、佛教、道教等放到一起谈的,它们各自都认为自己与其他的“教”有重大差别。
宗教把生命与超验的东西相关联,宗教谈论生命如何来,如何去;解释生命的意义;谈论为何痛苦和如何获得幸福之类的问题。这与科学的自然主义解释不通,而是从一个比自然层次更高的角度解释生命的意义。宗教谈论死后的生命、来生、轮回、天堂、地狱、永生等话题。宗教教导人把自己的生命交托给神圣者的指导、安排和安详地面对死亡。
宗教会给临终的病人和老人说:在上帝那里、在佛那里、在道那里,一切都是可能的;科学有界限,宗教没有界限,或许奇迹会发生。在医生那里已经预告死期的事情,在宗教那里不一定,让病人和老人寄托最后的希望。宗教也会对临终的病人和老人说:死未见得可怕,或许死后的生命更加美好;会安慰临终者或死者的亲友,病魔是痛苦,死是摆脱痛苦的解脱。
Part 2东西方宗教的不同
宗教是多元的,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生命观与临终关怀的方式。宗教可分为两大类:西方宗教(亚伯拉罕三大宗教);东方宗教(婆罗门教、佛教、道教)
Part 3东西方宗教生命观与临终关怀方式
介绍完宗教的不同类别之后,张庆熊老师选取了基督教和佛教来代表中西方宗教生命观和临终关怀方式的分殊。
基督教的生命观和临终关怀方式
——有关灵魂不死的问题
➤ 基督教的生命观
在基督教关于人的生命学说中,《圣经》的以下几个隐喻意义重大。“上帝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创世记,1:27)。这说明,在人性中存在着追求完善的能力和可能性,因为上帝的形象是无限完美的形象。“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创世记,2:7)。这说明人可分为肉体和心灵两个部分。人的肉体来源于土地,而人的生命力直接来自上帝。
在世界末日到来的时候,死者的肉身将复活。这是传统的基督教信仰的一个重要也是最引起争论的部分。 “使徒信经”的最后两句话是“身体复活,并且永生”。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的最后两句话是“我望死人复活,并来世生命”。有关死者复活的圣经依据主要来自保罗的书信,保罗写道:“基督若在你们心里,身体就因罪而死,心灵却又因义而活。然而,叫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也借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罗8:10--11)
➤ 基督教的临终关怀
佛教的生命观和临终关怀方式
——有关缘生和圆寂的问题
➤ 佛教的生命观(以法相唯识宗为例)
法相唯识宗由无著和世亲所创立。由玄奘传入中国。代表著是《成唯识论》,《成唯识论》是玄奘汇编和翻译的对世亲的《唯识三十颂》的注疏。世亲主张外境只是识的显现,本身并不存实在。他把宇宙万有分为心法(心活动的种类)、心所法(心的属性的种类)、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不生、不灭和与真理相应的现象)等五类,进而细分为100种,以此说明:心法是识自体,心与识相应;色法是心识所变现:不相应行法是区别于心、色的所假立观念,如数、年龄:无为法是前四类断染成净的最终结果。他还用如来藏思想解释唯识说,提出一切众生按善恶种子不同分成声闻、独觉、如来、不定种性、无性有情等五种,其修持结果也因此而不同。
➤ 佛教的临终关怀
Part 4宗教介入的基本原则
最后,张庆熊老师总结道,宗教虽然与临终关怀密不可分,但是宗教介入临终关怀时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科学遵从客观规律,不能谈论得不到科学证实的东西。临终关怀涉及生命的意义问题,宗教为价值观提供根据。面对临终关怀,宗教确实能够提供一些说法。宗教从信仰出发做临终关怀的工作,这本身是无可非议的。宗教能够谈论死后生命,能够谈论奇迹;能够谈论灵魂进入天堂,或者说,生是痛苦,死是解脱。但如何去提供这些说法,或是否应接受这些说法,应确立如下一些基本的原则。
一、凡是科学能够解决的事情,都应有科学来解决。宗教不应干扰医生的治病;不能说有病不用治疗,只要靠信仰、靠宗教仪式就能治病或不要吃药来缓解病痛。
二、宗教不能做损害病人生命的生命的事情。基督徒和佛教都是反对自杀的。
三、宗教不应拿病人希望活命而进行传教活动,骗取其信仰某种宗教。